download UrbanLife 健康新態度 app
外泌體是什麼?6大功效、適合人群、注射方式與價錢一次看|醫美vs保養品怎麼選?

外泌體是什麼?6大功效、適合人群、注射方式與價錢一次看|醫美vs保養品怎麼選?

健康資訊
By Hai Taeng on 09 Oct 2025

外泌體(Exosome)近年成為醫美與保養界的熱門關鍵字,被譽為「細胞界的修復信使」,能在細胞之間傳遞再生與抗炎訊息,協助肌膚修復、穩定膚況並延緩老化。今次帶你深入了解外泌體是什麼、6大功效及適合人群,並解析不同注射與導入方式的差別,並比較外泌體保養品與醫美療程的優缺點、潛在風險及香港常見價錢範圍,幫助你在專業醫生評估下,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修復方案!

外泌體攻略|快速連結

外泌體是一種細胞自然分泌的超微小囊泡,內含蛋白質等物質,功能類似細胞間的「快遞員」,負責傳遞修復、再生與抗炎訊號,因此在再生醫學和醫學美容領域具有潛力。Photo from istock

外泌體是什麼?細胞之間的「快遞員」

外泌體(Exosome)是細胞自然分泌的超微小囊泡,大小約30至200奈米,比一般細胞小上千倍。其外層具有脂質膜,內含蛋白質、RNA 及多種生長因子,能在細胞間傳遞訊息,協助維持組織修復和免疫平衡。簡單來說,外泌體就像細胞世界的「快遞員」,負責將修復訊號傳遞到需要的地方,幫助受損細胞回復穩定狀態。部分研究指出,外泌體能在皮膚細胞間傳遞再生和抗炎訊息,因而成為再生醫學和醫學美容領域中具潛力的新方向。不過,實際效果仍會因細胞來源、濃度、配方及個人體質而有所差異。

外泌體的3大特性

顆粒小、滲透力高

奈米級結構可被細胞吸收,雙層脂質膜有助成分深入角質層以下,或有助提升護膚吸收效率。

生物相容性佳

外泌體與人體細胞結構相近,在體外研究中顯示可傳遞修復和抗炎訊息,協助細胞維持穩定環境。

潛在修復力

部分臨床觀察指出,外泌體可能促進組織修復和皮膚屏障功能,但仍需更多長期研究確認成效和安全性。

外泌體因其奈米級結構具有高滲透力和優異的生物相容性,能有效被細胞吸收並傳遞修復與抗炎訊號,展現出潛在的組織修復和屏障功能提升能力。Photo from istock

外泌體6大功效|醫美與健康應用一文看

外泌體近年被廣泛研究於醫學和美容領域,主要聚焦於皮膚修復、抗發炎和頭皮再生等方面。以下為部分臨床和實驗研究中觀察到的應用方向,實際效果仍視個人體質、產品來源及濃度而異。

促進皮膚修復與再生

部分臨床觀察顯示,外泌體導入後可提升皮膚彈性和修復速度,有助於傷口癒合和膚質改善。不過,目前仍需更多大型對照試驗以確認安全性和長期成效。

抗發炎與舒緩

外泌體具調節免疫反應的潛力,可望減少紅腫和發炎現象。特別是在敏感肌或醫美術後修復階段,有研究指出外泌體能幫助皮膚穩定並降低不適感。

抗氧化與延緩老化

外泌體中含有多種抗氧化酶(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),能在體外實驗中中和自由基並減緩氧化壓力,代表可能在延緩皮膚老化方面具潛在價值,但臨床證據仍有限。

提亮與均勻膚色

外泌體在實驗中可抑制黑色素形成與促進細胞更新,或有助改善暗沉和膚色不均。不過,成效仍取決於配方濃度和皮膚吸收度,並非每種產品皆具同樣效果。

保濕與修護屏障

外泌體被認為能支持皮膚屏障修復,提升肌膚含水量、減少乾燥及脫皮狀況。部分研究亦指出,其可能促進角質細胞更新,有助維持皮膚穩定和健康。

頭皮修復與生髮潛力

有研究指,外泌體可能刺激毛囊再生和改善頭皮循環,或有助減少掉髮和增強髮絲強韌度。不過,目前仍屬研究階段,需更多臨床數據支持。

外泌體就像細胞間的「修復信使」,能啟動細胞修復和再生,讓肌膚更健康、頭髮更強韌。不論是抗老、護膚還是生髮,它都是現代醫美和保養的新趨勢。

外泌體因能傳遞修復與再生訊號,在醫學美容與健康領域被廣泛應用於促進皮膚修復與再生、抗發炎舒緩、抗氧化延緩老化、提亮膚色、保濕修護屏障,以及具有頭皮修復與生髮的潛在功效。Photo from istock

外泌體適合哪種膚質使用?

外泌體屬溫和成分,理論上適合大多數膚質,但實際反應仍取決於配方濃度、產品品質和皮膚屏障狀況。

  • 乾燥肌:深層補水保濕,修復乾紋和粗糙,讓肌膚恢復光澤和柔嫩。
  • 敏感肌:具抗炎和修復力,能舒緩刺激和泛紅,強化肌膚屏障。
  • 成熟肌:有助促進膠原蛋白生成,具抗氧化和延緩老化作用,提升緊緻和彈性。
  • 暗沉肌:促進細胞更新和代謝,或有助改善膚色不均和暗沉問題。

 

⚠️油性肌小提醒

油性膚質對滋潤成分反應較弱,可重點選擇「抗炎修復」或「毛孔改善」類產品,如外泌體暗瘡護理或微針導入療程。

不建議使用族群

在以下情況下,建議暫緩使用或先諮詢醫生:

  1. 懷孕或哺乳中女性
  2. 皮膚有開放性傷口或感染者
  3. 免疫系統異常、服用免疫抑制藥物者
  4. 濕疹、玫瑰痤瘡等皮膚病變者

初次使用外泌體產品前,建議先做局部過敏測試;如果有不適反應,應立即停用並諮詢皮膚科醫生。

外泌體理論上適合大多數膚質(包括乾燥、敏感、成熟及暗沉肌,具有保濕、抗炎、修復屏障和抗老潛力),但懷孕/哺乳者、有開放性傷口或免疫系統異常者應避免使用,並建議初次使用前先進行過敏測試。Photo from istock

外泌體應用怎麼選?保養品 vs. 醫美注射

體驗外泌體的方式主要分為醫療和日常保養兩種。醫療方式需由註冊醫生執行與評估,並非所有人皆適合;保養型產品則屬日常使用,風險相對較低但效果需長期觀察。

醫美療程(外泌體注射方式)

適合想要明顯改善、快速見效的人,由專業醫生在安全環境執行。

外泌體注射(真皮層)

外泌體注射(真皮層)由醫生將高濃度外泌體注入皮膚深層,針對老化、鬆弛或脫髮問題進行修復。效果明顯、見效快,但屬醫療療程,需專業操作和術後照護,可能出現短暫紅腫或輕微刺痛。

外泌體微針

利用微針在皮膚上製造微小通道,再導入外泌體,讓活性成分深入肌底,同時刺激膠原蛋白生成,有助改善毛孔、細紋和疤痕。如果想在家體驗相似概念的導入效果,可參考醫學級導入產品「Dr. Once微針精華」,透過專利微導通道設計,幫助活性成分更有效吸收,並提升肌膚修復和保濕表現。

外泌體 facial

結合深層清潔和導入儀器(如超聲波、射頻),再配合按摩和保濕修護,能讓肌膚恢復水潤和光澤,特別適合暗瘡或醫美術後修復期使用。

以上資訊僅供健康教育,不取代個別醫療建議;請諮詢註冊醫生。

外泌體醫美療程(如真皮層注射、微針導入或專業 facial)皆須由專業醫生執行,以高濃度方式針對老化、脫髮、毛孔及術後修復等問題,提供明顯且快速的改善效果。Photo from istock

日常保養(外泌體保養品)

適合想要穩定膚況、溫和長期保養的人,居家即可進行。

外泌體 精華

質地輕盈、容易吸收,可每天使用,能強化肌膚屏障、改善乾燥,讓膚質更細緻、透亮。

外泌體 面膜

透過敷膜加強滲透,短時間內達到保濕和修護效果,適合重要場合前或膚況疲憊時使用。

外泌體保養品(系列)

可搭配化妝水、精華和面霜一起使用,建立穩定的護膚步驟。

外泌體保健食品

部分品牌推出外泌體保健食品,以口服為主,居家使用方便、風險低且價格親民,但特別注意目前研究仍有限,效果需要長期觀察,建議使用前先諮詢專業人士。

日常外泌體保養品(如精華、面膜和系列產品)適合追求溫和與長期膚況穩定的人,可居家使用以強化肌膚屏障、保濕、改善膚質和提升光澤,而口服保健食品雖方便,但功效仍需長期觀察且有限制。Photo from istock

我適合哪一種?三步選擇指南

① 目標強度

  • 想維持膚況、提亮肌膚 → 外泌體 精華/面膜
  • 想針對毛孔、細紋或痘疤 → 外泌體 微針/facial
  • 想改善脫髮或老化鬆弛 → 外泌體注射

② 時間與預算

  • 時間少、預算有限 → 先從保養品開始
  • 想快速見效 → 醫美療程搭配保養同步進行

③ 膚況與承受度

  • 敏感肌或剛做完醫美 → 先選保養型(facial/精華/面膜)
  • 可接受針劑與恢復期 → 適合進階療程(微針/注射)

選擇合適的外泌體產品或療程,應根據目標強度(從精華面膜到注射)、時間與預算(從日常保養到快速醫美療程),以及個人膚況與承受度(如敏感肌優先選保養型)。Photo from istock

外泌體應用比較

方式 適合對象 潛在優點 限制與風險
外泌體保養品 想穩定膚況者 溫和、安全、易操作 見效時間長、效果有限
醫療導入/注射 由醫生操作、針對老化或頭皮問題者 個案中觀察到修復力提升 可能紅腫、疼痛、感染;費用較高

安全提醒:外泌體療程屬醫療行為,應由具牌照醫生操作。以上資訊僅供健康教育,不取代個別醫療建議。

外泌體多久打一次?療程頻率與維持建議

外泌體注射頻率視個人膚質、年齡及需求而定。醫生通常會根據皮膚或頭皮狀況制定療程。以下為一般參考:

初期密集期:啟動修復力

建議每2~4週施打一次,連續2~3次。這個階段可啟動細胞修復和膠原蛋白生成,改善暗沉、細紋和痘疤,幫助肌膚建立穩定的再生基礎。

維持期:保持彈性與光澤

完成初期療程後,可調整為每3~6個月一次,維持肌膚彈性和亮澤,延緩老化。如果膚況穩定,可延長至半年以上再進行補打。

外泌體生髮療程:修復與強化頭皮

針對頭皮和毛囊修復,建議每4~6週一次,連續3~5次為一完整療程,再依毛囊狀況調整後續維持頻率。

溫馨提醒:過度或過密療程可能對皮膚造成負擔,應由註冊醫生評估。

外泌體注射的頻率需由醫生根據個人膚質、年齡與需求決定,初期通常建議每 2 至 4 週密集施打 2 至 3 次啟動修復,之後則調整為每 3 至 6 個月維持一次,而生髮療程則建議約每 4 至 6 週 1 次完成完整療程。Photo from istock

香港外泌體注射/醫美費用

根據香港多間醫療美容中心價格統計,外泌體療程費用約為HK$2,000至HK$10,000/次不等,視品牌、純度和導入方式而不同。費用僅作參考,實際價格應以診所報價及療程內容為準,進行前建議確認產品來源和醫生資歷。

香港外泌體療程價格一覽

香港的外泌體療程價格範圍相當廣,會依品牌、設備及療程類型而有所不同。

  • 單次療程:約HK$2,000至HK$10,000/次,視使用產品和診所級別而定。
  • 複合療程(如外泌體微針或facial):價格通常更高,因需搭配導入設備和多步驟技術,效果更全面持久。
  • 外泌體生髮療程:屬精準注射項目,需多次進行,整體費用相對較高,但對頭皮再生和毛囊活化效果顯著。

外泌體療程屬高單價醫美項目,但如果選擇合格診所和高品質產品,一般能獲得安全且明顯的改善效果。如果預算有限,可先從外泌體精華或外泌體面膜等保養品入手,觀察膚質反應後,再考慮進一步的醫美療程。

香港的外泌體醫美療程費用差異大,單次約在 HK$2,000 至 HK$10,000 不等,實際價格取決於品牌純度、導入方式(如注射、微針、facial)及療程複雜度,建議諮詢診所報價並確認產品來源與醫生資歷。Photo from istock

外泌體療程預約注意事項

在預約外泌體療程前,應了解產品來源、醫生資格和收費細節,確保安全和效果。

  • 看品牌與報告:確認外泌體具CD9、CD63、CD81標誌或臨床認證,避免來源不明產品。
  • 問清劑量與濃度:過低無效、過高可能刺激,應由醫生評估。
  • 核實醫生資格:外泌體注射屬醫療行為,須由註冊醫生操作。
  • 確認收費細節:詢問是否含導入設備、麻醉及術後護理,並索取書面報價。

 

選擇診所小貼士

勿貪便宜,應選擇具臨床支持、口碑良好的診所,並重視術後修復和追蹤服務。

預約前新手 Checklist

項目 詢問方向
產品來源 外泌體來自哪種細胞?是否具第三方檢測報告?
療程內容 採用哪種導入方式?(注射、facial、微針)是否含麻醉或術後護理?
醫生資歷 是否由註冊醫生操作?具備相關專業資格與臨床經驗嗎?
收費明細 是否包含設備費、修復產品?有沒有隱藏收費?

如果是首次體驗,建議先由外泌體facial或微針療程入門,觀察皮膚反應後,再考慮進階注射方式。

外泌體保養品購買與使用注意事項

選購與使用外泌體保養品時,應以安全、合規和肌膚耐受度為首要考量。

購買正規產品

選擇來源清晰、具臨床或安全驗證的品牌,檢查包裝和成分標示是否完整。避免購買價格異常低或無標示的產品,以免成分不穩定,引起過敏或刺激。例如,部分醫學品牌如Dr. Once 微針精華,就以高純度活性成分和穩定滲透技術為核心,強調安全導入和肌膚修復的平衡。

依說明正確使用

依產品指示或醫生建議使用,不宜過量。外泌體為高活性成分,塗抹過多不會提升效果,反而可能造成刺激。如果同時使用含酸類或維他命A產品,建議錯開時間,減輕皮膚負擔。

觀察肌膚反應

首次使用前,先在手腕或耳後測試。如果出現紅腫、發癢或灼熱感,應立即停用並諮詢醫生。敏感膚質者可先諮詢皮膚科醫生,確保產品適合自身狀況。

🚫避免於受損肌膚使用

如果皮膚有開放性傷口或感染,應暫停使用外泌體產品,以免加重刺激或感染。

外泌體保養品具修復潛力,但安全使用更為關鍵。選擇信譽品牌、遵守使用方式並觀察膚況變化,才能維持健康膚質。

選購外泌體保養品時,應優先考量安全、合規性,選擇來源清晰且經驗證的正規產品,並務必依說明正確使用、避免過量,同時觀察肌膚反應並避開受損肌膚。Photo from istock

外泌體常見問題FAQ

Q1:外泌體有什麼功效?
A1:外泌體能啟動細胞修復和再生,促進膠原蛋白生成,改善細紋、暗沉和鬆弛,並具抗炎、抗氧化和保濕作用,可穩定膚況、延緩老化,也能促進頭皮修復和生髮。

Q2:外泌體是水光針嗎?
A2:外泌體和水光針不同。水光針是一種導入技術;外泌體是細胞分泌的修復成分。醫美常將兩者結合成「外泌體水光針」,以達到保濕、修復和抗老效果。

Q3:外泌體多久打一次?療程要做幾次才有效?
A3:一般建議每2~4週施作一次,連續3~6次為一完整療程,之後可每3~6個月進行維持治療,延長修復效果。

Q4:什麼人不適合打外泌體?
A4:孕婦、哺乳期女性、嚴重過敏體質者、皮膚感染者及免疫力低下者不建議施打,建議先諮詢醫生再決定。

Q5:外泌體為什麼那麼貴?
A5:外泌體的提取和純化技術成本高,需高精密設備和嚴格製程,不同來源和濃度也會影響價格,因此費用較高。

外泌體是細胞分泌的修復成分,而水光針是一種導入技術,醫美常將兩者結合為「外泌體水光針」來達到保濕、修復和抗老的效果。Photo from istock

Text :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
Photos :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

📍 Follow我們的IG urbanlife.hk

🔔 訂閱我們的 Youtube頻道 UrbanLifeHealth生活新態度

目錄